
開始意識到不是每件事都能如期展開的時候,就知道我的策略錯了、努力的方向也錯了...
一開始有意識要經營部落格的時候覺得,啊~粉專好像也要有才可以發布我的最新消息,見粉專互動不如預期的時候,正好 IG 在蓬勃發展中,也跟風建立了一個 IG 帳戶;這樣的我,沒有哪一個平台是 100% 投入,這裡放 25% 那裏放 25% 的心態去經營,加上我不是專門做熱門話題的創作者,沒爆紅的 SEO 搜尋也沒穩固的粉絲團加持,更沒顯赫的背景,那我這樣半吊子心態到底要出來做甚麼?
就這樣在自媒體上做白工仔好幾年...意識到不能這樣下去
直到去年底遇見了個人 IP 教練代筆小姐
那時候就想把手邊有的粉專、部落格、影音、IG...資源整理一下,看有哪些是能留下來的,哪些是可以毫無懸念地捨去,於是我選擇了代筆的課,因為她說:與其埋頭寫文章、瘋狂上課學技能,不如先找好個人IP定位!
這句話打到我,當時我知道我想做的東西就是跟"穿搭"有關,我熱愛任何跟衣服有關的事物,也欣賞藝術方面的創作,總之,我的興趣取向非常鮮明,不過就是不清楚要怎麼把他們梳理成一套系統並找到明確 TA(Target Audience) 去推送我的內容。

而是相信你就會看見。
by 代筆小姐
Photo by Rok Romih on Pexels.com
做好 個人IP定位 為什麼很重要?
就像看醫生這件事,今天你頭痛有可能是感冒、眼壓高、疲累等所造成,這時就有不同專科來針對不同問題對症下藥,才可能解決到你真正的問題;就像是今天你發這篇貼文到底是要解決哪個族群的人?也就要先找到你要說話的對象,找到 TA(Target Audience) 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一開始,我完全沒想過要說給誰聽?連我同事都說:欸,我覺得你內容很好啊,可為什麼就無法引起我共鳴呢??
對的 TA(Target Audience) =引發共鳴的支持者
有找過 TA 的創作者都知道不簡單,就連一開始我也納悶說 TA 到底要怎麼設?25~35歲? 20~40歲? 範圍到底是越廣越好還是越窄越好,我的說話方式是適合年紀小一點的還是對有一點社會歷練的人來聽比較合味口?我所提供的服務適合哪個年齡區間也就影響產品的定位價格,總之,有一個問題解決就有一個問題跑出來,環環相扣;在這之前,代筆會先幫我們個人的生活背景,包括職業、你身上拿手的事情、你經歷的事情等 ... 可以應用在個人定位的素材,通通梳理一遍!
就拿我的「個人IP:穿衣工程師 Yuan」來說
我習慣了別人叫我的方式, Yuan or Yuan Hsin(習慣用羅馬拼音比較好解釋),如果這時要我特別想一個自己覺得很酷的名字,那可能會在自我介紹的時候很彆扭~後來就想說算了,那就加入我自己很熟悉又好叫的名字 Yuan,可是,你身邊一定也有人叫 Yuan 吧!尤其是圓圓、媛媛、元元...
你好,我叫 Yuan ,這時對方頭上一定會冒出很多問號,國中認識的那個元?高中的那個原?那個網紅原原?

加入一點專業感(技能)
譬如說我是工程師這是我的專業領域沒錯,但工程師要怎麼跟穿搭牽上線呢?另外,我的品牌願景是理好穿衣也理好的你財庫進而提早退休,可能是你的人生顧問、穿衣顧問,可我從沒當過別人的顧問啊~這樣好像牽強了一點,那這裡就先把工程師、穿衣這兩個技能保留下來吧!
Yuan+工程師?這跟公司名片沒兩樣啊?到底還少了甚麼 ... 喔!應該說,你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
找出差異化
想要把很難的穿衣原理簡單化落實在每個人的身上,目前市面上還沒有很明確的穿衣系統化的個人品牌,那是不是可以把"工程師"當成差異化加進我的個人IP裡,可以喔!
綜合我的名字與技能差異化所精煉出的個人IP:穿衣工程師 Yuan,誕生!其實一開始不覺得這名字很酷,我還抬頭跟代筆說:這名字感覺好平淡喔,代筆回我:先求有再求好,之後可以再精進成個人IP 2.0版!

直到現在也是秉持著「一次做好一件事」
如同"找到穿衣風格"也是一次穿好一樣風格就好,不要一次把好多不同風格的單品套在身上,就算有一次給你穿成功了,你也忘了當初是怎麼組合上去的;就用做實驗的角度來看,每次在檢討 Issue 為什麼會產生?要用甚麼方法再現 Issue 以及你要怎麼擬實驗去解決它,倘若一個實驗下的"變因"太多,就算給你矇到了,回頭要去檢視問題的根源也不知道是變因A還是變因B造成的,然而就不會知道問題在哪裡,下次問題一來也就無法當下解決啦~
自此之後,每當在自我介紹"穿衣工程師 Yuan" 的時候大家反應不像以前一樣,哪個元?而是用一種"我記得"的表情來回應我,真的感到很欣慰啊~
響亮名字就是"簡單好記且馬上聯想到你這個人"
這堂課當然不只有找到你的個人IP名字,還有要怎麼利用痛點結合你的優勢去創作內容並傳達你的理念,不只是做個人品牌,還要加上你的溫度,也就是屬於你的故事,你的個人IP。
喔對了,課程結束每個人都會產出屬於自己的個人IP故事,而我的穿衣工程師故事幾乎在上課時就產出了(告白我喜歡當下生成的感覺,最不愛把功課帶回家XD~)。
然而,在邊產出創作內容的路上也找到我想實現的目標,也找到需要補齊的拼圖而去學習,每個新的學習機會也是我在創作或服務的路上灌入新能源的機會,我愛這種學習、反思內化、產出的過程,這也才會有「挖掘你的潛在風格」的誕生,我想用代筆陪跑的方式也跟著你們一起跑,因為,尋找"穿衣風格"不是一個月兩個月的事,就像"認識你自己",是一輩子的事!
你也想產出你的個人IP名字嗎?寫出屬於你的故事?就加入代筆的【個人IP養成】六小時定位實戰班
*對了,別忘了報名時候可以備註你認識"穿衣工程師"唷,歡迎一同加入!

更多穿衣工程師 Yuan 的品牌之路
▽下期精彩內容直接傳送到你信箱▽
網誌最新內容
為什麼上課沒用?快速找出你的學習屬性,以個人形象課程為例:bonus 衣櫥診斷與整理的差別
自從踏入協助他人輕鬆穿搭服務這塊,我也認識更多有別於自我認知“穿搭”應該是什麼,當中試過測色服務、顏分析、骨架…
出門前必 check,少了這點就是穿搭語意錯誤!
最近在優化線上課內容,與第一梯學生聊著發現:哇~這件事我不說不行 回想當初設計工作坊「設計穿衣習慣- 三分鐘出…
設計個人風格:你應該先從休閒場合開始
設計個人風格的步驟以及 你應該先重視休閒活動的穿著的理由
One thought on “ /個人品牌/不是努力日更就好,先有個響亮的名字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