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看著電視上的明星總想著:啊~真美,要是我也像她一樣就好了,應該一輩子都會很幸福吧!
是否你們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總看見別人光鮮亮麗的一面而感到羨慕,轉頭卻看見自己全身上下沒有一個地方是滿意的;經過了時間的洗禮,很想回頭跟以前那個年輕的自己說:哎呀,你怎麼沒看見自己的好呢?或許這就是時間給的禮物,隨著空間、環境的不同,自然心境也會有所轉變。
直到現在唯一不變的是:不斷思考我到底是誰?曾很清楚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也曾迷惘自己的角色定義,甚至開始否定自己存在的價值,雖然有人主張你活著就是有價值的,不過我卻感到很不踏實,好像少了甚麼。
「做自己」好難 ?
這樣的我萌生了一個念頭:如果大家生下來就是在「做自己」,那為何需要接受別人的評論?換個角度來看有可能是因為...根本不知道怎麼做自己,才需要別人來評論與定義你是誰;一直在穿衣這條路上的理念是:你自己就是一種風格。
諮詢的熱門問題 Top1:我到底適合走哪種風格呢?每當遇到這一題我心總會痛一下,痛的不是我回答不出來,而是我覺得如果現在跟你說走A風格好了,那你是不是就要模仿A風格的穿法,直到有一天你想要嘗試的樣子跟A風格差很多的話, 妳是不是會否定它而不去接受新的想法,或是你害怕傾聽內心的聲音?
你我都不該被歸類到主流
面對長久以來被主流影響的大眾聲音,提醒著你手臂這樣需要減肥?應該要這樣穿?所以你開始在意你的手臂,恨不得把所有無袖細肩帶衣服都塵封到衣櫥最底層。不是說不滿意手臂而去修飾它這項觀念是錯的,而是,你做這項動作的目的動機是甚麼?
主流只是共通語言,不該變成你我生活的框架
在諮詢中傾聽每位女子的心聲,過程中不忘是提醒她們:請用「妳」的感受來回答我,這部分是你在意還是別人說?往往聊到一半對方就說:其實我不太在意,只是想問真的是這樣嗎?親愛的如果你自己都不在意了,那旁人的評論對你來說也無傷大雅,拋開周圍的雜音吧!
也有一次諮詢聊到妳最滿意的部位,A女子:喔我覺得我的四肢比別人好看,這是我滿意的部位,於是我好奇問:如果你全身上下沒有一個部位比別人好看,那怎麼辦?其實我料到對方會停頓很久無法回答,就接著說:還是你怕熱,夏天常穿短袖短褲呢?這時對方露出開朗的表情:啊對啦~我覺得這樣穿很舒服也是我喜歡的樣子!我:喔那太棒了~趕快納進去你的"穿衣習慣"裡。

每件事背後都有原因
回到每項動作背後都有動機,這也是我從"小習慣"出發的原因,你的五官與身型是與生俱來的,我把這個稱作「原廠設定」,要加上你的生活樣貌也就是肢體動作與交談,才有辦法勾勒出 「潛在風格」 ,而透過 「穿衣練習」 與內心一來一往地對話,這些小習慣堆砌起來自然而然會養成你的穿衣風格。
原文出自:Instagram_ yuanslook
你問:請問我適合哪種風格呢?我:從五官、身型、交談與生活狀況給你建議,重點是你想成為的樣子?在「挖掘你的潛在風格」 生活評估表中會有一欄:你想成為的名人或周圍的人都可以,只要給我看他的 Instagram 或是 FB,讓我透過影像去了解你想要成為的樣子,這時你可能會帶著疑惑:不是說要活出自己嗎,怎麼現在又叫我要模仿別人?
借鏡他人經驗讓自己的生活越走越清晰,了解自己想過上的生活才算是掌握了自主權。
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功課:找到你的風格志向。啊哈,我已經聽到有人說沒有頭緒,那我直接歸納出四個關鍵步驟。

/找到你的個人風格志向,關鍵四步驟/
- 一、找到你心中想成為的人,至少三位以上
- 二、把這些人的特點都寫出來,例如:談吐優雅、有自己的事業、有養狗狗貓貓、好像喜歡獨處、喜歡運動...
- 三、綜合以上的特點找到你可以實踐的部分,為你人生注入關鍵字,例如:開始學習行為舉止優雅些、探索興趣並且投入它。
- 四、給自己一句話,也就是你的風格志向:做一位有趣且品味優雅的女子。
我想說
風格不單只有體現在穿衣品味上,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就是為什麼你常看到穿出自己味道的人,往往在生活上也有獨到的見解,我只想說當你擬出"風格志向"的當下,也是在幫你的生活找到目標。